铜仁沿河发展食用菌产业引领现代农业就地起跑

时间:2021-04-21 11:37:31 来源:铜仁日报

“平菇为什么要在冬春季栽培?”“因为低温能提高发菌成功率。”3月底,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黄龙村食用菌基地正迎来第二茬丰收,村民一边采收,一边好奇地询问贵州森梵科技有限公司平菇培育技术员杨曦。

“菌棚遮得严严实实,为什么还要安灯光?”村民想问的还真多。杨曦耐心回答:“平菇菌丝体在培育阶段喜欢黑暗环境,但分化和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且光的强弱还需要精确计算。”

基地所在的坝区是沿河有名的粮仓之一,村民都是当地种庄稼的好把式,但在过去,传统农耕的亩产值并不高。去年,全市以“9+2”模式助沿河摘掉深度贫困县的帽子,森梵公司流转土地带领村民规模种植12亩银耳、绣球菌、杏鲍菇、黑木耳等,引领当地群众搞现代化农业,实现小平菇“云”上种、网上销,还自带“身份证”。

如今,该基地建成智能平菇大棚50个,可智能控制食用菌生长环境,实行工厂化流程管理,玉米芯、豆粕、棉籽壳等废弃农作物下脚料有了“用武之地”。目前,基地日产食用菌约2000公斤,年产值超1000万元,利润超200万元。

贵州的耕地普遍零碎,为了提升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特色高效农业遍地开花。偏远山村也兴起智慧农业,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致富之路越来越宽、致富思路越来越活、致富手段越来越高明。

但是,真正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把式”,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多苦于务工农民技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需要把庄稼‘好把式’培训成懂技术的职业农民,用智慧种地。”官舟镇副镇长杜尚会说,当地正组织农技部门、农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大力培育智慧农民、职业农民,让他们参与农村治理、农业管理,延长特色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有限的土地空间产出更多价值。

(梁瀚泽)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