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医院聂如意医生:仁心施针灸,德术济苍生

时间:2025-04-18 11:28:32 来源:贵州网

  在豫中平原的杏林深处,有这样一位大夫,在新时代以蓬勃之姿让针灸这一古老技术焕发新生,此人正是漯河市弘济医院副院长、针灸推拿的带头人聂如意。

  一、初遇青囊,立志悬壶

  聂如意出生于信阳商城县城郊的一个农民家庭,那个时代交通闭塞,医疗条件简陋,十里八村总有一两名赤脚医生,聂如意的大伯就是其中之一。

  聂院长说“那时我总看到大伯背着中药箱,穿梭于村落之间,为乡亲们祛除病痛,我时常随大伯出诊打打下手,家传的针灸、刮痧、拔罐、正骨和祖传保密配方,总能做到一次见效,三天能好的神奇效果。但我当时认知有限,总觉的中医治病没有科学依据,或许恰是内心存疑,才让我想去研学中医。18岁报志愿,我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我想去探索中医的奥秘,更想将中、西医两门学科融合,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随着进入大学系统学习中医,他也逐步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大学期间聂如意读书不坠,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名著,到各代名医留下的医案常伴手边。勤奋读书,贵在不断实践;专心研探,旨在发现新解,每逢空闲他就会与师长、同道探讨医理医案,并精研家传针法医术,随着认识与技术的精进,聂如意对中医愈发痴迷。

  大学毕业后,聂如意寻师访友,完善其诊疗技术,不单跟随河南骨科名医郭德荣学习郭氏骨病诊疗,也跟随周嘉荣教授学习秘传《宗筋疗法》,后拜师漯河名医贾长鹰得其家传诊疗术,加之受金伯华、贺普仁教授与石学敏院士点拨行针之术,聂如意诊疗针灸诸法日趋完善。俗曰人生之苦:一为贫穷,二为疾病。前靠己奋进,后仰医术之精,聂如意年少已有其感,每见患者饱受病痛,总觉如临己身。遂立志行医,解世间苦难。

  二、扎根一线,埋首岐黄

  步入岗位后,聂如意将“救死扶伤”时刻存于心间。每日朝阳未起,他便洒扫整理,为当日接诊做准备;星辰璀璨,他还伏案,整理当日的病例医案。在日诊达百余,年诊万余人的高强度工作下,他长期坚守于基层、勤学于基层、实践于基层。聂院长常讲“医者父母心,病患类吾子,开方用药、行针布灸,除了减轻病痛,给予患者信心,还要在心理与经济层面为患者减负。”

  坐诊至今,聂院长每临疑难杂症,必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加拿大籍男高音歌唱家张亚林教授患面瘫3月有余,辗转多地求医,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后经人介绍来找聂院长针灸,疗程过半效果显著,赞其为“如意神针”;香港星创艺董事长王赞先生多年因自身顽疾饱受其苦,虽遍访名医终是不见改善,听闻聂院长医术精湛特来求医,聂院长把脉后宽慰老者之心,随后外用针灸内服汤药,仅一个疗程后,便帮其祛除病根。王赞先特地送上一面锦旗,上书“定海神针,妙手回春”。

  聂院长不仅医术高超,且医德高尚。他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耐心细致,认真倾听患者诉求,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正是聂院长认真严谨的态度,精湛高超的医术与温润如玉的品德,让每一个他经手的病患,都对他尊敬有加。行医期间,他不断总结前辈经验,弘扬中医优势,用秘制筋骨痛散和祖传针灸之法,聚焦慢性骨伤科、妇科、胃肠病、亚健康调理和诸多疑难杂症,为无数病患祛除病痛,看着经手的患者一个个痊愈,他内心无比欣慰。

  三、针灸济世,杏林飘香

  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他还心系乡村医疗。聂如意多次响应市政协号召,参加诸多服务基层回馈社会的活动,他走入乡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的同时,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教育,2014年他利用微信平台开始发布健康医学常,识累计2600多期,每天受益人群达千人,为构建美好漯河、健康漯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期间。他在积极做好医院防疫抗疫的同时,组织科室及医护人员向红十字会捐款捐物;并利用微信平台,对周围群众和患者进行疫情防治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减少群众和患者由于缺乏医学常识而产生恐慌,得到了广大患者及群众的一致好评,民盟表彰其为民盟漯河市委“抗疫工作先进个人”。

  多年行医,他的工作多次受到了市委、市卫健委等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民盟漯河市委先进个人,漯河市医院先进工作者,召陵区劳动模范、医德标兵、优秀医师,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因其突出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聂如意连续两届当选为漯河市召陵区政协委员,政协还专门为其成立了中医工作室。聂如意副院长的工作室里,挂满了患者赠送的锦旗,这不仅是对他医术的认可,更是对其医德的褒扬。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二十载杏林耕耘,聂如意副院长用银针描绘岐黄,用灸火守护健康,用公益彰显仁心。他不仅是患者眼中的"如意神针",更是同事心中的"标杆医者"。在他的带领下,弘济医院针灸科已成为漯河地区中医特色诊疗的一面旗帜。

  贵州网:特约记者:王慧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