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务川: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3-17 11:41:43 来源:遵义日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务川自治县树牢新发展理念,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力推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力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

回望“十三五”,务川自治县取得许多亮眼成绩: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退出贫困县序列,共有10余万贫困群众脱贫;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建成通村通组路2468公里,122个村(居)和30户以上村寨全覆盖,新建、改扩建安全饮水项目共2028个,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题。

务川自治县委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务川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举全县之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该县把防止返贫摆在突出位置,按照“摘帽不摘政策”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长效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动态监测,开展精准帮扶。

针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该县将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落实保障政策。同时将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加快补齐水、电、路、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注重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一年治垃圾、三年治污水,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更是群众所思所盼。

3月初,天气乍暖还寒,红丝乡上坝村的中药材天门冬种植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名村民忙着垒埂、覆膜。为确保今春农业产业开好局,该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600多亩天门冬。

“我们村地处国家级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天门冬的种植,到了采收季节,每亩收入超过上万元。产业旺了,群众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上坝村一名村干部说。

在柏村镇长脚村,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成片的柑橘林里,农民们正在给柑橘树除草、施肥。

近年来,长脚村党总支采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柑橘产业。目前该村共种植柑橘6000余亩,是远近闻名的“柑橘村”。

今年,该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辣椒、花椒、中药材、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坝区、园区和山区融合发展,着力建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让群众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实现增收。

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全面推广林下家禽养殖,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努力提升林产品附加值。

切实搞活农村经济

这几天,在都濡街道桐木坝区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30多名村民正在忙着平整土地。村民徐景昌说,他们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5倍。

如今的务川,拥有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这些新型组织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我们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坝区生产经营中来,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该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今年,该县将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动构建农业产业经营组织体系,推进农产品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

不仅如此,该县还千方百计探索多渠道群众持续增收路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记者 徐飞)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