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剧探索声音的奥秘
孩子们认真聆听戏剧导师的讲解
位于新蒲新区的遵义大剧院,是市级“一场四馆”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自运行以来,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遵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了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强青少年艺术教育,推进全市中小学美育发展,遵义大剧院成立熠熠星光艺术中心,在艺术研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0年12月16日,遵义大剧院被评为市级研学实践基地。
走进大剧院
体验奇妙艺术之旅
4月1日,新蒲新区第一小学的100名学生来到遵义大剧院艺术研学基地,在研学导师精心设计的课程中,感受了舞台的“魔法”,探索了声音的奥秘,学习了表演的技巧……
走进歌剧厅,导师将舞台比喻成“变形金刚”,给孩子们展示了舞台的“72般变化”,使他们对舞台机械、灯光、音响有了初步认识。不断变换组合的舞台、五彩斑斓的灯光秀、惟妙惟肖的声音特效,让孩子们啧啧称奇,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随后,一段森林王国奇妙之旅在音乐厅开启。导师化身为森林探险家,通过音乐剧的方式带领孩子探索声音的奥秘。让孩子们在认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利用拟音物件及乐器制造声音、模仿声音,体会大自然声音的魅力,培养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勇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现场就像一场欢乐又梦幻的儿童剧,丰富的道具和精美的舞台搭建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奥秘的森林世界,孩子们跟随探险家一起,感受声音的魅力。通过这项课程,孩子们找到了雨棍、雷音鼓、蛙鸣筒等拟音物件和乐器,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了解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对大自然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课程在台湾艺术家耗时5年深入山林实地录音的乐曲《森林狂想曲》中结束,100个孩子手持沙锤进行了合奏。
“通过探索声音的奥秘研学课程,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如何使用乐器参与伴奏,有效提高了孩子对艺术和声音美学的关注与好奇,也让孩子打心底树立起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课程导师张擎告诉记者。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想象力、发挥想象力,用肢体语言表达想象力,在此次研学过程中,孩子们还走进戏剧厅,体验了小小演奏家的课程。导师们通过戏剧教育的形式,让他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学习结束后,我们还要进行汇报展示,在舞台灯光、音响的配合下,让孩子们对表演有全方位的感受。”戏剧导师田好这样说道。
两个半小时的研学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个个意犹未尽,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收获和体会,还激动地说着要把所见所闻所学分享给家人与其他没有来到现场的同学,并希望有机会继续到大剧院参与这样具有趣味性的学习。
新蒲新区第一小学德育主任穆昌秀说:“艺术研学活动寓教于乐,发挥了艺术启蒙的良好作用。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并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其他的研学形式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课程
提升青少年艺术素养
为了让更多孩子感受艺术课程,参与大剧院更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培育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遵义大剧院熠熠星光艺术中心研学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研发更多具有创意性、针对性、趣味性的艺术研学课程。
“我们希望以大剧院丰富的资源为载体,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亲近艺术、聆听大师、培养艺术素养的平台。同时将艺术结合研学融入校园美育建设,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遵义大剧院熠熠星光艺术中心负责人这样说道。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以“研”为宗旨、“学”为目标、“教”为载体、“育”为核心,围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高雅文化、成长教育开发出4大板块课程,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成长需求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模式。
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也是新时代学生的责任,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比较易于接受。因此,遵义大剧院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红色文化的平台,将艺术与红色文化相连接,让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和感悟红色精神,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遵义大剧院积极把红色文化融入到艺术研学中去,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结合话剧、音乐剧、朗诵、舞蹈等各类舞台艺术形式去传播,加深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增强广大同学的爱国情怀。
与此同时,遵义大剧院设立传统文化研学课程,旨在以舞台为载体、体验为基础、互动为核心,用不同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高雅文化课程则带领同学们通过不同的高雅艺术形式配合全方位综合大舞台,融入“声、光、电”进行综合素质学习,丰富美育教育实践;成长教育课程以关爱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重点,将一部部经典故事搬上舞台,让广大同学参与互动,用自己的表演诠释着对故事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遵义大剧院还将依托每次上演的音乐剧、歌剧、儿童剧、话剧、音乐会、戏曲等,与国内外知名演出团队的专业导师共同开发相应的研学课程,将研学课程与精品剧目进行结合,既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研学课程,又有各类知识性的引导,实现探究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学校课堂的艺术学堂。
(记者 向婧/文 吴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