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清风徐徐。在普定县朱官凼湿地生态公园,灯光璀璨,景色宜人,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徜徉在园间小道,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舒畅。
“我每天早、晚都要到公园走几圈,这里景色美、空气好,茶余饭后,很多市民都会到这里放松。” 62岁的市民李忠明告诉记者,朱官凼湿地生态公园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朱官凼湿地生态公园的建成使用,只是普定县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普定县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开创了普定县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崭新格局。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纵横相交、一座座城市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公园悄然呈现……“黔中明珠”一改往日旧貌,正在向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新型城镇嬗变。
“‘十三五’以来,普定县实施房屋立面改造300栋,建成迎宾大道、解放路、跃进路,配套建设广场2个、公园3个、公厕2座,推进了青山湖湿地生态园、文体大道、安普大道慢行系统、凯旋城人行天桥等项目建设。”普定县城乡和住房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大飞介绍,“十三五”期间,普定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山体绿化、城市美化亮化工程,积极进行县城河道等景观整治,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让城市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在普定县桂花苑公园,曾经一片片荒野的土地变成了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公园,曾经拥堵狭窄、尘土飞扬的道路建成了宽阔的城市干道,成为普定县城连接安顺城区的重要通道。
“5年前这片全部是荒郊野地,晚上一个人走夜路都会有些害怕,现在政府把它规划成了城市广场,凉亭、步道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在这里看看书、喝喝茶、聊聊天,好不自在,现在从普定到安顺,开车只需要20来分钟,坐城市公交车,也就半个小时。”市民何祖刚高兴地说道。
走进普定县定南街道老城区,曾经破旧不堪的定南老城在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后,实现完美蜕变,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平整,设施一应俱全,曾经的小巷变身为“文化巷”,极具历史韵味,靓丽而不失古朴气息。
“5年前这条路全部是坑洼,一到下雨天直接无法行走。现在政府帮我们把路修好了,还帮我们翻新旧房,我们老百姓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对比5年前的定南古城,家住石板街的市民林广深有体会。
“通过历史街区修复、文物修补、生态修补等方式,结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对老城区进行局部改造,为的是确保老城修旧如旧、展现定南古城风貌,同时全面提升旧城区的人居环境。”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普定县不断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快城市更新,解决老旧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极大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普定县实施公(廉)租房建设5894套、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8个19945户,推进房地产项目共23个,批准预售面积171万平方米,共销售面积为130万平方米,“住有所居”条件明显改善变好,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年来,普定县城市框架布局、内在功能、外在形象都实现了华丽蜕变,城区高楼林立,公园、文化中心、商业街相继建成,中心城实现从“挤、破、旧”到“宽、绿、新”的转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上升。
(记者 冯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