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种
连日来,在雪山镇法地村马铃薯新品种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卢扬、陈恩发、叶夕苗、周帅农技专家和50余名务工群众正在忙着整地、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播种景象。
正在基地务工的群众一边忙着种植马铃薯,一边高兴地说,他们的土地已经流转到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里面了,同时还成为基地里面的长期工人,相当于有两份收入,这几天马铃薯开始播种,他们就第一时间来到基地里务工,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据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卢扬副研究员介绍,该基地核心示范区域约50亩,种植了国内外20余个新品种,包括云薯、黔薯、甘农薯等多个系列,通过搭建多出品种、出好品种平台,集成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旨在解决威宁马铃薯产业品种种植偏好导致的区域品种单一、易受外省马铃薯冲击的问题,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
据了解,针对省内马铃薯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栽培管理技术问题。在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中,团队成员充分借鉴当地群众马铃薯有效种植经验,集成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治、轻简机械化种植等核心技术,为各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技术进行科学规划,重点解决品种水肥利用率低效、病害问题突发和种植成本过高而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使基地内马铃薯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促进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中,卢扬副研究员为当地群众进行新品种特点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详细介绍,为提高群众对品种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奠定有效基础。新品种示范基地的建成,将扩大新品种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示范效应,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 刘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