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生态富民“绿生金”

时间:2021-03-18 00:09:45 来源:黔东南日报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龙思全

作为贵州省重点林区,黔东南州拥有3269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8%。立足森林资源优势,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布局“林菌、林药、林鸡、林蜂”等产业,走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绿色之路。

随着气温回暖,在丹寨县金泉街道林下大球盖菇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高大的马尾松树下,一朵朵大球盖菇探出红色的菌帽,搬迁群众正忙着采摘、分拣今年第一批大球盖菇。

“我们搬迁过来这边住一开始担心没有工作,无法养家,后来发现我们的顾虑多余了,因为来这里之后,在家门口有了产业,我们在这里上班挣钱养家了。”丹寨县金泉街道金扬社区居民莫治艳一边采摘鲜菇一边告诉记者。

从2020年开始,为带动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金泉街道培育种植了近20万棒食用菌,解决了近千名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种出的大球盖菇、猴头菇等食用菌品质良好,畅销市场。

据丹寨县金扬社区名扬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员项云介绍,该基地食用菌项目包含有大球盖菇40亩、猴头菇5万棒、香菇11万棒,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沿海一带,年产值280万左右。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黔东南州各县市立足优势,打造各自林下经济“一县一业”。施秉县马溪乡建成1个千亩和4个百亩林下经济天麻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从江县引进企业发展铁皮石斛种植,形成了从组培到驯化、林下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达到1900元以上。

走进施秉县马溪乡王家坪村的千亩天麻种植基地,70余名工人正忙着收拾打理地块、松土布置菌床、点苗培土覆盖,场面火热有序。“我们到这坡上挖窝窝,放天麻,放叶子,早上9点钟上班,下午6点钟下班,一天一百块钱付给我们。”村民王桂秀说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黔东南州围绕优势产业,通过大力培育、引进林下经济市场主体,提升带动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林下经济作物附加值,带动全州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快速推动林下产业在黔东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漫山遍野的“绿色宝库”,正向富民的“绿色银行”转变。

截至2020年底,黔东南州初步形成了以“林菌、林药、林鸡、林蜂”为主的产业布局。在建(含已建成)万亩基地23个,在建(含已建成)千亩基地达到188个,在建(含已建成)百亩基地达到2417个,全州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达101.53万亩,年总产值达21.89亿元,覆盖农户30多万户。

“绿色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是黔东南最大的生态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厚植绿色,利用好我们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主的生态经济,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州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