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望谟县:舞活“龙头”兴产业

时间:2021-05-26 16:49:34 来源:黔西南日报

“大家赶紧搬、赶紧装车,这批货务必今天要送到贵阳。”虽然天气炎热,但望谟县板栗产业龙头企业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内依旧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机器“隆隆”的轰鸣声,一粒粒板栗经过剥壳、筛捡、包装后正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望谟县人工种植板栗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做强本土特色板栗产业,将板栗作为“一县一业”生态扶贫产业重点布局。2014年,集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板栗精深加工企业光秀生态食品公司入驻望谟,填补了西南地区无板栗精深加工企业的空白。曾经“一斤不值一元钱”的望谟板栗,从此不再贱卖。

加大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品牌打造,望谟县借助中央统战部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力量,建基地、作示范,推进板栗“出山”,进行全链条开发,赋能特色林业绿色经济。

从粗放到精管,从“提篮小卖”到国际市场,得益于望谟板栗产、供、销生态链完整畅通,短短几年,全县板栗种植规模从10万亩增长到26.2万亩,年产量约2.1万吨,年产值约1.47亿元,带动农户1.8万户7.56万人增收。

洛郎村曾是望谟县最典型的贫困村寨,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2.12%。近年来,洛郎村抢抓特色林业发展新机遇,大力实施“一县一业生态板栗扶贫产业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已完成林下经济示范区等规划布局。目前,全村板栗种植面积1.44万亩,其中挂果6500亩,林下养蜂440箱,特色立体产业初具规模。

因板栗而过上新生活的,不止洛郎村的村民。王母街道祥乐村的“板栗大王”伍发兵正精心照料着自家的280亩板栗林。“我种板栗已经20多年了,以前都是自己摸索技术,产量就是不高。这两年参加县里技术培训后,挂果板栗平均每亩可以收300公斤,去年挂果60亩我挣了12万元左右。”伍发兵脸上笑意盈盈介绍说。

“每年我们都要给板栗树施农家肥,施肥后过了春节还要在板栗林下种植作物,这样有利于提高板栗生长速度和结实率。”望谟县乐元镇弄含村里乐组板栗种植大户黄正达每年春节前,最忙的事就是给板栗树施肥。

望谟县的油茶、芒果、花椒等农产品,与板栗一样,在一次次转化中,身价不断抬高。这样的升级道路被称为农业产业化。如今,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望谟县不断涌现。全县2020年共新增发展经果林、中药材、林下菌药等产业20.71万亩,累计覆盖带动贫困户3.05万户13.23万人。

这方板栗全链条开发,那方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油茶是常青树,一棵油茶树产茶籽至少80年,是非常好的长效生态产业,油茶产品多元,市场前景很不错。”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各沙村村民张仕田指着自家30亩油茶树介绍说。

2013年,望谟县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低改调优等措施推进油茶产业,布局打造山地生态油茶示范带。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到望谟县开展油茶研究,先后选育出望谟红球油茶、黄球油茶、望油1号油茶、黔油4号油茶等省级认定的油茶地方良种。截至目前,全县种植油茶面积已达14.7万亩,其中挂果约8万亩、丰产约4万亩,年产量约4000吨,年产值约6400万元,带动农户约7000户29000人增收。

该县昂武镇渡邑村原支书、原人大代表黄红安带头在山上“安营扎寨”发展油茶种植,绿化荒山。目前黄红安种植有227亩油茶。

黄德胜是渡邑村村民,2012年在黄红安的带动帮助下种植27亩油茶,2017年开始挂果,亩产200公斤油茶果,仅油茶年收入就达2万元。“种植油茶除了扶贫部门每亩600多元的补助以外,中央财政还给每亩400元的补贴,今年油茶挂果多,又是丰收年。”黄德胜喜笑颜开。目前渡邑村全村有近200农户发展油茶种植,油茶面积达6000多亩。油茶产业既保住了青山绿水,又增加经济收入,成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望谟油茶具有早实、丰产、含油率高等优良特性。尤其是望谟红球、黄球,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上品。”江西新中野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看重了望谟县油茶发展前景,于2019年投资3750万元在望谟县注册成立贵州布依丽吉油茶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油茶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厂建设。

“加工厂将于今年2月建成投产,届时将聚焦县内油茶的销售和延伸全县油茶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此外,在利益联结板块,除了基地和工厂用工,公司还将推出‘扶贫油坊’‘专卖店’销售端会员制,建立对接职校学生实习就业机制,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建设。”贵州布依丽吉油茶实业有限公司CEO李云介绍。

望谟县不断探索林业工程建设、产业带动、科技支撑组合模式,通过石漠化治理,一片片石山荒山变成了苍翠青山,森林覆盖率达68.28%,板栗、油茶、花椒、澳洲坚果等产业蓬勃发展,让过去的石旮旯变成了今天的“金窝窝”。产业已然成为望谟群众的“绿色提款机”。

(特约记者 岑志福)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