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5日,贵州省仡佬学会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民族地区研学项目”在黔北地区成功举办。该项目以“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汇聚全国29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田野调查与座谈研讨,系统解码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密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进一步的学理支撑与实践依据。
研学团队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召开座谈会
本次研学以“行走的学术”为特色,40余位专家学者深入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仁怀市茅台镇、播州平正仡佬族乡等地,以文化寻根、红色教育、非遗实践等多元形式,全面梳理了贵州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轨迹与当代图景。在仡佬族聚居区,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实践的结合让“五个认同”愈发具象可感;傩戏、扎染、非遗酿酒等技艺体验,生动展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体育与团队活动,鲜活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研学团队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调研
研学期间,专家学者团队还与当地政府围绕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经济共生互动、文化创新传承、基层治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将基于研学所得,聚焦民族地区发展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或咨政报告,相关成果拟汇编成册,于2025年10月召开的“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年会进行集中展示与交流,优秀论文将推荐至全国重点期刊,深入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学术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贵州样本。
研学团队在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听取老支书黄大发讲述修建大发渠故事
项目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萧洪恩教授认为:“贵州这片热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伟大实践。项目提炼的‘贵州经验’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生成、在共同发展中持续巩固的过程,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贵州省仡佬学会会长申波表示,希望专家学者通过本次研学项目活动,把学问做到基层,把论文写在民族地区大地上,让研究成果进一步服务于民族地区发展。
研学团队参观大发渠后在全国劳动模范黄大发家中合影
作为全国优秀社会组织、贵州省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和省十大人文社科创新团队,贵州省仡佬学会始终秉持“学术立会”宗旨,深耕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本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得到了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正仡佬族乡等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及副会长单位贵州雄正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农乡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积极响应。此次研学项目是贵州省仡佬学会发挥学术社团优势的有力体现,更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撰稿:冯静静 屈宁丽 韩国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