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双江镇:小小黑木耳 脱贫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0-02-20 13:05:48      来源:黔东南日报

  春暖花开,阳光和煦。

  在黎平县双江镇绿香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木耳基地里,农户正在忙碌抢收已经成熟的木耳,一筐满了又接着装满另外一筐,一片繁忙的景象。虽然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但是,她们经过上工前的检测后,三三两两地分散劳作,没有了之前的欢歌笑语和劳作间的嬉戏,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们发展生产的热情。

  “这几天村里的广播说要尽快复生产,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就到这里来做工了,尽管现在疫情还没有消除,但是生产也不能耽误,我们都做好防护的。”双江村贫困户周兴旺笑呵呵地说。

  据悉,该木耳基地面积为4.5亩,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黑木耳3万棒。公司与基地和种植户签订了黑木耳种植收购协议,为种植提供全程免费技术指导,并确定了最低收购保护价随行就市进行收购,减少了生产投入成本和市场风险。今年,该基地预计产出干木耳近5000斤,产值在15万元左右,为合作社的40户贫困群众释放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合作社分红”的三重红利。

  “政府发展的这些产业很好,我们不用再到外面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有活路做,工作不是很累,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真的很方便。”正在基地里采摘木耳的张美珍说道。

  木耳基地在开垦、种植和木耳管理、采摘、晾晒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完成,这里,每天都有工人在做工,繁忙时,每天至少雇上10多名工人。工人的工资每天100元,按天结算,这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是一笔可靠的收入来源。

  “在这里做事离家近,也不是每天都要做,到了一个生长阶段我就来做几天,务工时间灵活,比出去打工好多了。”说到在基地务工的好处,张美珍娓娓道来。

  “我因为要照顾小孩不能出去打工,除了照顾家庭,还可以到这里来务工,生活费是不用愁啦。”困户龙美苏抢着说。

  看着一排排木耳菌棒错落有序的摆放在田地里,每个菌棒上都结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又肥又大,每一个在这里务工的人,都心生喜爱。每天,务工群众穿梭在木耳种植基地里,那些堆放整齐,鳞次栉比的菌棒,在阳光下泛出一片片银白色的光晕,这仿佛是她们耀眼生活的开始。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有了致富产业,就有了脱贫路。

  黑木耳易打理、产量高,一年可生产两季,露天田每亩可摆放8000棒,只要有优质的菌棒,种植期内控制好湿度就能实现丰收,每亩可实现利润3.5万元以上。

  近年来,双江镇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充分发挥当地坝区资源优势,紧扣农村产业“八要素”,盘活群众闲置土地,实施农村产业革命,政府主抓、干部主帮、群众主体,大力发展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2019年,绿香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仅菌棒生产就发放劳务工资13万余元,每户贫困户分红800元。

  该镇还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链,不仅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大“钱”景,更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木耳基地管理员梁小木2016年因学进入贫困户,有发展产业意愿,却找不到好的产业项目和增收渠道,合作社知晓后聘请他做木耳基地管理人员,每月支付工资3000元。

  “这几天气温回升,木耳生长很快,现在每天都有10多个人在这里务工,目前已采摘生木耳3180斤,干耳106斤,产量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梁小木信心满满地说。

  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双江镇一手抗疫情,一手抓生产,在抓好春耕备耕的同时,将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让小小的黑木耳,变成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杨理显 杨捷

相关热词搜索:木耳 黑木耳 基地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