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美了城市暖了民心

时间:2021-03-31 23:30:51 来源:黔西南日报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阔平坦,一片片山林绿树成荫,城市文明程度日新月异,社会秩序优良,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市民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日益增强。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勠力同心,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引下,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如今的兴仁,不仅有“天蓝地绿游人醉,蝶舞蜂飞花满园”的自然景色,更有一道道让人流连忘返的文明风景。

文明创建托起一座文明之城

2009年,兴仁市正式启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如今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不寻常创建之路,10余年创建路上,广大市民对文明环境的期望,对文明秩序的盼望,对文明风尚的渴望,是兴仁市在文明创建路上戮力向前、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10余年来,全市人民、历届领导沉下心、扑下身,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为民、惠民、育民、靠民”的创建理念,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的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的长效机制,坚持创建工作年年抓、月月查、周周看,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全民参与合力抓,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路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10余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采取新闻媒体、宣传栏、手机彩铃、短信、文艺演出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方式,让文明城市创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10余年的文明创建历程中,更加融入了“仁义之乡”的城市血脉,也铸就了“兴旺之地”的城市品格,汇聚形成了全市人民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市区面貌日新月异

10余年来,兴仁市坚持问题导向、边创边改、边改边创,并积极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模式,围绕既提升城市颜值,也涵养城市气质目标,把兴仁打造成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的品质之城。

10余年的打造,兴仁逐步形成了“一街一品、一城五园”的独特风格,主要街道、临街单位、门店的美化亮化工程,为城区夜景增添了色彩;“三线”入地、管网改造提升了城市美感和品位;城市道路提质改造、道路标识、标牌、标线以及公交停靠站点的完善,优化了道路交通环境;城乡卫生整治、社区街巷净化带来了兴仁文明的大提升。

道德典范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持续的文明城市创建,带来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厚植了城市精神高度不断刷新的土壤,兴仁好人群像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兴仁好,因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不愧为仁义之乡;兴仁好,因为这里的好人多,总会得到热心帮助!”这是初到兴仁的外地人的共识。

好人道德建设看起来很“虚”,不好量化,但是一个地区发展与幸福的基础,更是一座城市的魂。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兴仁市狠抓文明城市创建不放松,并依托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推荐、新时代好少年评比等活动载体,在全市深入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推荐活动,建立起了从村(居)、社区、乡镇(街道)、企业、单位逐级评选推荐的“五位一体”“好人”评选推荐机制,广泛发动群众推荐身边好人。在短短几年之间,一个只有50多万人口最年轻的县级市,就涌现出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名、中国好人8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1名、全国媒体特别关注孝心少年1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全国最美志愿者1名、中国好少年2名、贵州好人44名、全省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10名。如今,兴仁市已基本培育出了一种人心向善,学习、崇尚、关爱、争当好人的道德沃土,“好人”的种子正在仁义之乡的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如今的兴仁,一个崇德向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许许多多的好人为这座仁义之城凝聚起了向上的力量。

文化活动谱写惠民为民乐章

在巴铃镇绿荫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张老伯正在和同伴打羽毛球比赛;电子阅览室里,年轻人小赵正在专注地学习驾考理论知识;农家书屋里,王大哥正在查阅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一静一动,一张一弛,这里正成为当地群众求知的课堂、求艺的乐园、求富的平台,润物无声地促进了邻里和谐、乡风文明。

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

张老伯说:“过去,由于没有文化活动中心,农闲时节,老百姓就是打牌喝酒,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矛盾时有发生,影响家庭邻里和睦,如今太好了,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众的需求,群众在娱乐、健身的同时,还增强了彼此间的友情!”

近年来,兴仁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风文明为切入口,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市、镇(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到了每一位群众的身边,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让广大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为老百姓营造了有认同感、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在乡间田野奏响了一曲曲乡风文明之歌。

从兴仁市群众文化协会2010年成立至今,已吸纳2万余名会员加入,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发展到200余支,每年开展大量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跃在城乡的文化“轻骑兵”,在担负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任务的同时,还成为乡风文明的传播者,有力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兴仁凤凰涅槃、蝶变花开的过程,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实现了“同频共振”,10余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不仅仅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更是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见证!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