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大山里的男“绣娘”绣出“致富花”

发布时间:2020-11-18 10:36:39      来源:

在大方县鼎新乡新发村伊佳苗族服装加工厂,一群穿针引线的“绣娘”中,一位男性缝纫工吸引了记者注意,不仅缝纫技术精湛,穿针引线,挑花绣朵样样精通,速度甚至比“绣娘”们还要快上几分,他就是该厂的创办人——王祥志。

大方县:大山里的男“绣娘”绣出“致富花”

新发村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34公里,全村近三分之二人口为少数民族,是大方县鼎新乡苗族聚居村寨之一,多以王姓、马姓为主,至今仍保留着苗族织布、蜡染、刺绣等民族工艺制作技术。

????出生于1985年的王祥志,是新发村前进组的一名苗族同胞。从小看着母亲将一根根麻线通过织布机纺成布,经过染色、刺绣等数道工艺后,变成了一件件绚丽的服饰,王祥志对这个制作过程非常痴迷。

大方县:大山里的男“绣娘”绣出“致富花”

从那时起,心中便有了一个创办苗族服饰厂的想法。“挖掘苗族文化底蕴,依托传统技艺,创办苗族服饰厂,传承苗族服饰文化”这个详尽的志向,便是父母为王祥志取名的由来。

????“因为母亲是传统苗族服饰制作的一把好手,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穿的衣物,都是由母亲亲手制作的。”王祥志告诉记者。

因为人多地少,为了维持生计,2012年初,22岁的王祥志便与刚新婚不久的妻子马艳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务工之路,搞过搬运、办过砖厂、跑过运输……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省吃俭用有了一点积蓄后,王祥志对于创办苗族服饰厂的念头越发强烈。

大方县:大山里的男“绣娘”绣出“致富花”

2016年底,王祥志夫妻俩回到家乡,与弟弟王中学一道,投资30余万元采购压褶机、绣花机、缝纫机及相关布料,在家里办起了苗族服装加工厂。

????王祥志深知,苗族服装厂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保证质量外,服装的造型更为重要。为了掌握苗族群体对苗族服饰的个性化需求,创办之初,王详志多次到苗族同胞家中走访,听取他们对苗族服装设计的意见及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及建议,王祥志在服饰制作过程中,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从造型方面着手,多元化突出绚丽的色彩及精美的图案。

大方县:大山里的男“绣娘”绣出“致富花”

因目前的服装加工场所面积仅有60平方米,远远达不上生产需求,为此,王祥志把生产线安装到群众家中,在群众家中安装缝纫机,便于在家里生产服装。

????张艳是新发村麻窝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被新发村评为公益性岗位,虽说每月有5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远远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通过帮扶责任人引荐,今年初,她到王祥志服饰厂上班,手艺熟练后,王祥志在她的家里安装了一台缝纫机,直接领布料到家里做,再按时把成品上交。

“上班就在家里,工作时间自由安排,这样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可以赚到3000元左右,比在外打工好多了。”谈起这份工作,张艳很是满意。

家庭似工厂,人人搞加工。像张艳一样,目前,王祥志已在全村20来户群众家中设立缝纫机,为王祥志工厂加工苗族服饰。

由于做工精细,且造型独特,服装里面融合了苗族元素,价格合理,该服饰厂制作的服饰深受大方周边县、区群众青睐,常常供不应求。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毛收入仅能达到65万元左右,除了布料成本和工人工资外,利润可达10万元以上。”王详志说。

为提升苗族服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发展苗族文化产业,王祥志还多次向村民讲解苗族蜡染、纺织及其加工工艺技巧。在他的传习下,目前新发村有两位村民向王祥志一样,也在“家门口”办起了苗族服饰加工厂。因带动有力,传承有效,王祥志创办的“伊佳民族服饰厂”在2018年7月被省民宗委、省文联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称号。

作 ?者:闵建华

编? 辑:刘洋旭

核 ?对:刘仁军? 杨?娟?

编 ?审:范 宇

相关热词搜索:服饰 大方县 截图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