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合水镇符家沟村:“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发布时间:2020-07-30 12:01:26      来源:梵净云天新闻客户端

盛夏时节,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符家沟村的奈李基地里,李子树随处可见,一颗颗又大又圆的李子压弯了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果香,让人馋涎欲滴。

印江合水镇符家沟村:“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以前到处都是杂草,大家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些李子基地都是丢荒地,野猪常年出没,”村民李幼学说,这几年村里规模发展奈李种植,才带来了新的变化。

符家沟的变化还得从李春齐说起。2016年,在搞生猪养殖的李春齐“经不起”老党员、老村干们的反复思想动员,参与竞聘村主任职务,通过开大会投票,李春齐满票当选符家沟村村主任。

2016年以前,符家沟村是合水镇典型后进村,两山夹一沟,民居散落分布,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全村77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人,属于二类贫困村,外出务工成为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不二选择。

村主任不是叉着腰谈经论道,而是脚踏实地解民忧带民富。走上村干部的工作岗位,顶着后进村的帽子李春齐憋着一股子干劲。

要脱掉帽子,还得从长计议,脚踏实地苦干实干。

脱贫战鼓响,发展新气象。扶贫政策如春风化雨,给符家沟村带来机遇。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李春齐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要发展,还得有产业支撑。酝酿已久的想法在李春齐的心里翻滚,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和决心李春齐准备大干一场。

印江合水镇符家沟村:“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搞产业?荒坡草地的,成吗?”“树苗、施肥、管理样样要钱,前几年还没收入,老火喔!”“草齐腰杆,砍草、整地钱从哪里出”“品种选不好,果子卖不出,投出去的钱也会‘打水漂’。”.......在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上,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均持否定意见。

前些年,符家沟村也发展过烤烟、花椒、茶叶等产业,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没看见产业的影子。李春齐明白,大家是因为没信心、看不到希望,所以才不敢轻易尝试。

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才能破局。为了发展产业,让大家重塑信心,李春齐和村攻坚队带着党员、组长、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前前后后前往石阡、沿河、江口、玉屏等地考察6次,最后通过专家的实地论证和群众大会研究讨论,敲定了奈李种植。

印江合水镇符家沟村:“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2017年春,通过各级扶贫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一股种植热潮在符家沟兴起,第一批230亩奈李在符家沟落地。由于奈李种植到结果周期较长,该村还在地里套种辣椒、土豆、花生等作物,在减少管护成本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让发展红利惠及全村农户,该村采取"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由符家沟村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筹措资金和流转土地,大户承包种植和管护,农户在此过程中,可获得土地流转费和退耕还林补助,以及合作社务工薪酬、产业效益分红。

经过三年的发展,符家沟村的奈李种植从230亩逐年扩大到1000亩,涉及18户种植大户,每年仅仅除草、剪枝、施肥开出的工资超过40万元,带动附近200多名群众务工增收。

印江合水镇符家沟村:“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幼学得知村里要大规模发展产业,果断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村里种植了60亩奈李、10亩黄桃。经过精心管理,产业初见效益,也能兼顾照料家庭。“以前在外打工,父母和小孩都照顾不到。现在经果林发展起来了,家庭也照顾到了。”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李幼学依然满意。

日照充足、水分适中、管理到位让符家沟村的奈李供不应求。去年,村里的首批奈李在果园里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今年,符家沟的1000亩奈李挂果率达到60%,预计产量在10万斤以上,8月10日将开园采摘。

印江合水镇符家沟村:“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果园的管理、品种的改良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奈李的品质,作响品牌,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头顶烈日在果园里查看的李春齐对未来满怀信心。

得益于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变化,现在的符家沟从合水镇的“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作者:吴明超 谢开富

相关热词搜索:产业 李子 全村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