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梅子关村:产业有特色 脱贫有希望

发布时间:2020-01-24 15:12:14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
六盘水梅子关村:产业有特色 脱贫有希望

  村民正在采摘菌子。

  梅子关村地处水城县陡箐镇东南部,总面积50.68平方公里,人口1718户6827人。该村交通方便快捷,六安高铁、G356国道、261县道穿境而过,全村辖31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苗、回、彝等民族。产业主要以种植刺梨、洋芋、烤烟,养殖牛、羊、猪、鸡为主。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500元。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2户2473人,贫困发生率32.66%;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93户2786人,贫困发生率为1.54% 。

  1月上旬,梅子关村的天气格外晴朗,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很是舒坦。提起乡村,许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旁边坐落着一幢幢低矮的平房。但是梅子关却不是这样的,进入村口,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别致的小洋楼分布在乡村道路的两旁,两层、三层、四层,一家比一家高大、一家比一家漂亮。

  冬日的村民应该是悠闲的,烤着火、温着茶,没有春的生机、也没有秋的忙碌。但冬日里梅子关的村民们也和收获的秋季一样的忙碌。在村里的落邦食用菌大棚里,30多位村民正繁忙的穿梭在13个大棚里采摘着香菇。“这个要赶紧采了,再长就成三等菇,不值钱了。”刚上班3天的左云飞细心的听着同伴们对她传授香菇采摘知识。

  今年55岁的左云飞10年前随三个儿子外出打工,帮儿子带娃,10年间,偶尔过年过节才会回来一次。都说落叶归根,现在孙子大了,不用爷爷奶奶带了,老两口便决定回家乡。

  “我们家乡现在发展好了,交通方便了,家门口打工每天都能挣100块钱,哪个还愿意去那么远。这在10年前啊,想都不敢想。”在左云飞的记忆里,10年前去江苏的时候,村里到处都是泥巴路,村民们全靠种点传统的农作物为生,村里年轻的主要劳动力都往外走,整个村死气沉沉的没有活力。

  周永秀是落邦食用菌大棚里的“元老”了,从2019年3月份,开始建大棚的时候她就是这里的一员。从大棚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封棚,再到现在的菌棒采摘,她一直都没有缺席过。

  “感谢现在的好政策,也要谢谢领导们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不种地就能赚钱。”说起现在的这份工作,周永秀话里话外都是感激。

  落邦食用菌大棚项目占地面积279亩,目前已建成13个大棚,预计建成后可解决800余人就业。这个项目是梅子关村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项目之一。该村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着重抓好党员队伍、致富带头人队伍和贫困户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形成党员模范带头、致富能人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的扶贫产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该村的桃花鸡养殖场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每天40名工人穿梭在养殖场,捡蛋、装蛋,忙得不亦乐乎。其中利益联结贫困户18户25人, 每户每年增加收入28800元。

  桃花鸡养殖场是水城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四川省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梅子关村马场9组实施的重点扶贫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6月签订投资协议,8月底开始动工,种鸡场占地面积170亩,育雏场占地面积73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饲养种鸡20万套,其中肉种鸡10万套、蛋种鸡10万套。项目建设总面积超40000㎡,包括标准化鸡舍、年出雏3000万羽孵化场、饲料厂、有机肥厂等及其附属设施。

  项目投产后年出雏鸡苗超2000万羽,产值达1亿元;公司按照“五统一”标准和“公司+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水城县家禽养殖年出栏1000万羽,存栏蛋鸡100万羽。实现精准扶贫,推动水城县桃花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从“土里刨食”到土地“生金”

  村里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农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贫困户深有感触:“党的帮扶政策好,让土地“生金”,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钱罐子’”。 绽放在贫困户脸上的笑容,映衬着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努力,展示出脱贫攻坚的决心。这些生动地诠释了梅子关村产业致富带来的喜人变化,不少贫困户身份也正在发生转变: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民成为懂得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现代农民;入股合作社分红成为股东;在帮扶企业打工,成为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工人。这么多可喜变化,脱贫致富奔小康还会远吗?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户 梅子 水城县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