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聚焦“五项措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1-01-08 12:00:55      来源:黔南日报

  近年来,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部署要求,聚焦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粮食稳产、生猪保供等一线需求,州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坚持“五项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在黔南大地上。

  点名选派,培养创新人才。注重源头质量提升,盘活人才存量,对人才精准“画像”、搭建“舞台”,分领域、分系统、分类别推行跟岗锻炼学习,点名从州级单位和县(市)派遣448名党政干部、青年骨干人才、学校优秀教师到广州跟岗学习深造。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的“接地气”的创新人才。

  专家指导,精准实施项目。牢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充分发挥专家思想库、智囊团和参谋助手的作用。2020年,邀请广州市科技局的农业专家,到黔南进行实地考察,凝练了“黔南州生猪健康养殖”“脂肪性肝病研究”“石斛多糖提取”“水稻蔬菜智慧农场”等项目,为项目实施少走弯路、减少失误,走出一条“精准”之路。

  引进技术,推动产业发展。按产业升级目标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把符合黔南产业发展的科研平台和关键技术作为引进重点,积极引进水稻、茶、火龙果、铁皮石斛、刺梨、生猪养殖等核心技术15项,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把“闲置资源”变“经济活水”,把“山堡”变“山宝”,把“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贵定县懿峰茶叶年增加产量达3000公斤,新增利润40万元。三都水晶葡萄口感变更好,损失降低30-40%,保质期延长50-60天;贵州永红生产能力由500吨增加到1100吨,年增加销售收入7200万元;贵州恒力源加工量提高32%,企业销售收入增加38%。加速促进了黔南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和转型升级。

  社企联动,造福黔南农民。探索科研赋能乡村振兴,采取“研发+公司+合作社+科特派+农户”模式,分三期免费向龙蟠村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投放120头“正邦福猪”健康猪苗和至育肥出栏的全部饲料,生猪达到出栏标准后,卖猪所得收入作为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的轮动资金,形成“滚雪球”效应。通过社企联动,让利于民、造福于民,带动农户887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把企业做大做强,把合作社做成实体,把农民培育成能人,实现社区强、企业兴、百姓富。

  专项支持,确保成果落地。强化沟通交流,建立互访机制,深化广州——黔南两地科技对接与合作。截至2020年12月,获得了广州市科技局1500万专项资金支持,确保了广东省农科院、广东省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广东省农业TOP10科研平台在黔南落地孵化,实现成果转化。

  据了解,2020年,黔南州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7.2%(排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463.96亿元(排全省第3位);成果转移转化合同成交额19.4亿元,技术交易额11.1亿元(排全省第3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同时,黔南州还自主研发生产口罩内垫,实现“低产田”平均每亩增产达129.5%,生猪腹泻率降低5%、出栏时间缩短5%。

  (冯发金 本报记者 黄颂凯)

相关热词搜索:黔南 生猪 农户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