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聚焦“两山”理念引航万峰林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18 15:20:56      来源:今日兴义

  尤立宪

  万峰林由数万座山峰组合而成,属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在三百六十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来到这里,发出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赞叹。

  从1998年起,万峰林慢慢走进了兴义市民周末和节假日游玩的世界里,到这里度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市民越来越多。地处峰林脚下村庄的人们,将发展的眼光瞄准了前来游玩的市民身上,沉寂数千年的万峰林开始揭开了发展的面纱。

  短短几年时间,上纳灰村、下纳灰村、纳录村、双生村、乐立村等村庄处处有农家饭庄的身影,到处发展有大棚蔬菜,养殖业方兴未艾,村村有拖拉机进进出出……整个万峰林脚下的村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在2001年万峰林景区开发正式启动、2002年贯通全长9.2公里的万峰林四级观光公路后,万峰林不仅成为兴义市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后花园,而且还渐渐成为周边兄弟市(州)节假日游玩的首选之地。

  “那时候,大家没柴烧就到峰林中去砍树,没地种粮就到峰林中去开荒,导致整个峰林千苍百孔。”村民们说。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家一致认为:“不管它花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至此,一些村民在村里先后开起了农家乐、砂石厂、芭蕉芋厂和砖瓦厂。

  在村民们的大干快上下,万峰林开始沸腾了,发展速度刷新了历史纪录。2003年,上纳灰、下纳灰和双生等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0440亩、产量19418吨;芭蕉芋种植3000亩、产量6840吨;生猪存栏39870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3527头,出栏肥猪42214头,猪肉产量3990吨。年末大牲畜存栏6932头,马存栏789匹,驴、螺存栏237头,牛存栏5906头;农家饭庄24家、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各种路边商店21家、年销售商品34万元;拥有拖拉机11台、累计实现年收入20万元以上……

  村民们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1998年的300元提高到2003年的1200元,5年时间翻了4倍,村民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然而,在村民们盲目发展之下,万峰林脚下村庄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质的变化。房前屋后污水四溢,道路两旁和纳灰河里垃圾遍地都是,各类违章建筑遍地开花……

  就在兴义市面临发展和保护生态两难境地之时,2005年2月8日这天早上,正在贵州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慕名来到万峰林中的上纳灰村,看望基层各族干部群众和感受这里的变化。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次视察,给万峰林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下了一场及时雨。

  在岑志兴家小院里,胡锦涛和乡亲们围坐攀谈。上纳灰村近年来的致富路子引起了胡锦涛的浓厚兴趣。

  “村里的种养业都有什么?”胡锦涛问村支书。

  “种水稻、蔬菜,养鸡、鸭、牛、猪。”

  “‘农家乐’主要靠什么增加收入?”

  “餐饮。”

  “全村人均收入多少?”

  “2500元,比2003年翻了一倍多。”

  “2500元中,旅游收入占多少?”

  “1000元以上。”

  胡锦涛说:“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找到了市场。这样的发展思路符合实际。”

  从岑志兴家出来,当胡锦涛看到上纳灰村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峰林丛中千苍百孔的境况后,特别叮嘱当地干部:“万峰林景区是村里子子孙孙的‘摇钱树’,一定要保护好。要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都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胡锦涛视察上纳灰村的新闻报道在中央新闻联播播出后,万峰林向国内外展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气势磅礴,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来我家过春节以后,现在每天都要接到很多游客来吃农家饭的预订电话。总书记的到来,不仅给我家带来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也给我们万峰林脚下所有村庄带来了发展的希望。”上纳灰村村民岑志兴说。从2005年3月开始,他家的农家乐每天都有5桌以上的客人。

  也就在这个时候,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讲到:“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明确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经济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看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目睹远方客人的纷至沓来,兴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决定转变万峰林的发展优势——把万峰林治理恢复成绿水青山,再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将万峰林变成金山银山。

  如何治理?如何转化?

  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来了,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来了,他们深入万峰林深处,了解万峰林脚下村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监测纳灰河水污染程度,目睹村庄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的现状,很快拿出了治理和转化方案——对万峰林景区、万峰林脚下所有村庄进行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和高效益管理。

  兴义市委、市政府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论证后,最终决定按照专家们对万峰林开出的“药方”进行“抓药”,实行一张蓝图干到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张既能发展又能守住万峰林生态底线的《万峰林游览区保护与建设规划》蓝图终于“出炉”。这张规划蓝图,编制了包括则戎、敬南部分村寨近200平方公里区域,为长期实施“保护、开发行动”制定了可持续发展依据。

  景区建设方面,建成峰林大道和8条支道,修建观峰路16.8公里,在西峰林主景区修建2个广场,在观峰道入口处修建休闲茶室、民族街、观景长廊、随坡叠水、公厕和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村庄建设方面,硬化万峰林脚下所有村庄的通村路和入户路,以及房屋立面改造,并将上纳灰村、落水洞村规划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将纳录村、鱼龙村打造成小康村。

  违章建筑方面,未办理宅基证、未按照规划建设的所有房屋,必须全面拆除。

  ……

  在《万峰林游览区保护与建设规划》这张蓝图的引领下,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万峰林逐渐迎来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相关热词搜索:绿水青山 村庄 金山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