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绿富美”面临“留客难” 专家:要利用稀缺资源

发布时间:2020-10-17 20:4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15日,“浙里绿——乡村客厅面对面”活动在浙江杭州下姜村举行。活动现场,文旅专家“把脉”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提出要利用“稀缺”资源,完成乡村旅游从“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的转变。" src="http://www.gzw.net/uploadfile/2020/1017/20201017084910185.jpg" title="下姜村。 童笑雨 摄" /> pictext"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下姜村。 童笑雨 摄

  2019年下姜村游客量达73.3万人次,是引领周边32个村发展的“领头羊”。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乡村振兴的“模范生”,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路上,仍面临诸多困惑。" src="http://www.gzw.net/uploadfile/2020/1017/20201017084910780.jpg" title="下姜村夜景。 童笑雨 摄" /> pictext"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下姜村夜景。 童笑雨 摄

  他坦言,生态环境是下姜村最大的优势,但随着资金在生态保护方面不断的投入,帮助村民增收,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 src="http://www.gzw.net/uploadfile/2020/1017/20201017084910949.jpg" title="下姜村的茶园。 童笑雨 摄" /> pictext"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下姜村的茶园。 童笑雨 摄

  他认为,乡村旅游发展,要完成从“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的转变。“乡村不是旅游团进进出出,而是高品质的生活场所。”" src="http://www.gzw.net/uploadfile/2020/1017/20201017084910829.jpg" title="活动现场。 童笑雨 摄" /> pictext"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活动现场。 童笑雨 摄

  “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紧扣两个字:稀缺。”针对“如何让游客留下来”的提问,浙江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徐云松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src="http://www.gzw.net/uploadfile/2020/1017/20201017084910787.jpg" title="授牌仪式。 童笑雨 摄" /> pictext"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授牌仪式。 童笑雨 摄

  徐云松建议,可为农产品赋予附加值,打造专属于当地的品牌。同时,也可依托某一样农产品,打造完整的产品生产线。“比如茶叶可用来做酱菜、面条,以及任何美食。”

  除了给予农产品“附加值”,徐云松还认为,“稀缺”要体现在文化上。

  “下姜村的红米酒很有名。但是这几天我行走在大街小巷,没有看到几家在酿红米酒。”徐云松说,乡村的文化发掘要深入,酿酒的过程,要把它展示出来。

  同样需要展示出来的,还有新晋的“流行文化”。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期间上映,《最后一课》是其中一个单元,取景地就在下姜村。徐云松认为,取景地的老教室不能仅成为参观点,它在被保留下来的同时,还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体验“最后一课”,感受那个年代的课堂。

  用浙江省农业农村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赖齐贤的话来说,则是为乡村赋予更多的文化和故事。

  “要以城市的眼光来看待乡村。”他指出下姜村可以讲绿水青山、乡村产业发展和环保的故事,这些对游客来说,是新鲜的、有意思的。“这些故事,不能仅是导游讲,还要让村民和民宿主讲。这样游客接触到这些故事时,才会觉得是有感情、有温度的。”(完)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 旅游 游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