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白岩脚村:打开“山门”苗寨欢唱脱贫歌

发布时间:2020-01-08 16:10:25      来源:六盘水日报

  村民在自家小菜园里劳作。 

  题 记

  白岩脚村位于水城县南部、发耳镇西北面的大山上,平均海拔1500米,耕地面积6600亩,有24个村民小组,由原河坝、白岩脚两个小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1090户4712人。该村属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27%,至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到2.2%,人均收入达到9346元,村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高高的山岗上,三座白色的巨岩压顶,陡峭崖壁下树木掩映间,便坐落着白岩脚村大地头组的53户人家。苗家人喜爱住高山,村里人全是苗族。高山,练就了当地村民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高山,也阻碍了村民们看向山外的目光、走出“山门”的脚步。

  相传,很久以前当地有民谣:“马龙三个屯,十人来了九人回,来时骑大马,走时杵拐杖。”说的是山里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无路出山的苗家人,长期困顿于大山,日复一日与贫困相伴。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这一切都变了。政府加大对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组组通”的修建,四五米宽的水泥路蜿蜒着“爬”上了山,为沉寂的山村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活力。

  12月17日,冬阳暖照。在白岩脚村脱贫攻坚决战队副队长、水城县市场监管局发耳分局局长周斌的陪同下,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山顶的大地头组。

  走进村里,只见蓝天白云下,是干净整洁的通组路,白墙黑瓦的村舍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树林间,被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绿意盎然,好一幅幽静闲适的乡村美景图。

  村民组组长杨文福正带着大伙儿在拌灰浆,要硬化村里的小院坝。

  “哈哈……你们来啦,快来快来,到家里去坐!”杨文福看到周斌,就像看到了自家人,热情地迎上来。虽已有65岁高龄,老人身板却很硬朗,走路风风火火,背挺得笔直。

  他带着我们往他家走去,路上,看到两名脱贫攻坚决战队员正往村民家墙上贴饮水安全明白卡。老杨说:“这是为了我们大伙儿吃上放心水呢!”原来,村里刚修了饮水工程,贴明白卡是为了让村民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用水常识。

  到了老杨家,他先带我们去看院子里新装好的水管和水表,又进屋指我们看新修的灶台,堂屋里放着一口大缸,里面是满满一缸腌好的猪肉。老杨喜笑颜开地说,今年养了三头猪,卖了一头,杀两头过年。“有了猪肉,那才叫小康生活嘛!”

  提起以前的日子,老杨忙不迭地摆着手说:“没得比,没得比,好了几十倍喽!”以前,因为住在高山上,吃水太困难;现在,拧开家门口的水龙头,就能用上哗哗的自来水。以前,路不通,要到山下的镇上,跌跟打斗走泥巴路,一天到黑腿都走软了才到;现在,通组路修到了村,开着小三轮,40多分钟就可以到镇上。以前,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山旮旯里种的那点包谷只够吃半年;现在,生病了有新农合报销,过了60岁还有养老金,吃穿不愁……老杨扳着手指头给我们一一细数现在的好日子。

  日子好过了,村民们的心也齐了,大家对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格外上心。“这两天,我给大伙儿说,要出工把村里的小院坝硬化了,都二话不说,攒劲得很!”老杨说。

  据了解,为补上同步小康短板,改善白岩脚村的基础设施,村支两委及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水城县市场监管局两家单位合力,多方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设“组组通”11.51公里,完成庭院硬化、串户路硬化;实施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现全村管网铺设已全部完成,基本覆盖全部农户;投资740多万元,实施电网改造,提高群众用电质量,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

  要脱贫,还得有产业。基础设施跟上了,就该发展产业了。

  发耳的樱桃很出名,发耳的蜂糖李也名声渐响。白岩脚村平均海拔1500米,气温较城区高4到5度,正是种植蜂糖李、樱桃的好去处。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后,白岩脚村把产业结构调整的目光落在了蜂糖李和樱桃上。

  2015年至今,全村已种植蜂糖李1060亩、玛瑙红樱桃300亩。随后,又种植了刺梨1867亩、红心柚100亩。现在,蜂糖李、刺梨已经初见成效,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00元。

  从大地头组出来,我们驱车来到大洼子组。山间的一片洼地,便是村里初具规模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因逢冬季,蜂糖李枝条上没有叶子,但站在基地边看,排列整齐的蜂糖李延展开去,却也颇有气势。到了春季,这里应该就是一片勃勃生机了。

  遇到路过的水井组村民张士亮,他告诉记者,他们组种的蜂糖李是全村最多的,自己家都种了几百株,“大家都抢着种呢!”

  原来,刚开始种蜂糖李时,白岩脚村没有几个人响应,村民们都持观望状态,好说歹劝才种下去500棵。去年,蜂糖李卖到30元/斤,先种的人家有了好收成,看到了收益,大家的积极性慢慢高了,两家帮扶单位又和合作社对接,负责村民们的果实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年便出现了“抢”种蜂糖李的现象,仅今年一年,全村便种了3万多株蜂糖李。

  种植业有了,一些头脑活络的村民又搞起了养殖业。

  在路边,我们看到一块写有“水城县新欣养殖场”字样的牌子。周斌说,这是村民杨华华家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杨华华家的养殖场。大棚内,同村的邻居杨福友正在帮忙给杨华华家的鸡苗喂食。据他说,前两天养殖场刚出了一栏鸡,差不多有3000只,现在喂的这些是刚进的1200只鸡苗。他告诉我们,山里养的鸡,肉质鲜美口感好,销路好得很。

  一路下山一路看,来到山谷底的一片河滩地,记者看到有好多刚栽下不久的樱桃树苗,这里是村里正在打造的玛瑙红樱桃种植基地。

  原先,这就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在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水城县市场监管局两家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由两家单位出资10万元,加上村里得的大连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万元,村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并组织动员大家齐心协力,拖土、挖坑、栽树……就这样,硬生生“变废为宝”,“种”出了一片樱桃基地。

  “你不要看现在这么荒凉,等到了春天,春暖花开,那就是樱花朵朵啦!”看着冬日暖阳下迎风摇曳的樱桃树苗,周斌的脸上充满了希望。

  属于白岩脚村的“春天的布局”还在延伸。周斌说,下一步,村里还要扩大产业覆盖面积,打造好蜂糖李、玛瑙红樱桃等特色产业,到时,白岩脚村定能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能致富。

  如今的白岩脚村,古老的民谣已成历史,过上了好日子的村民为表达心中之情,唱起了新的歌谣谢党恩:“太阳出来照白岩,樱花李花朵朵开,樱花李花惹人爱,感谢党的好政策。”

  记者手记

  打开“山门”幸福来

  大山里的白岩脚村,因“山门”紧闭而陷于贫困。如今,“山门”终于打开了——“组组通”,修到了高山上,打通了山里人和外界的阻隔。

  一通则百通。

  自来水管,安到了村民家门口;电网改造,让小山村亮亮堂堂;产业起来了,蜂糖李、玛瑙红樱桃漫山遍野;村庄变美了,房前屋后小菜园成了“小花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帮扶单位脱贫攻坚队员们的努力下,白岩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撬开了幸福的大门,老百姓的精气神儿也起来了,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坚信,跟着共产党走,这日子定会越过越精彩!(记者 毛可 罗薇 范青)

相关热词搜索:村民 水城县 全村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